程芳倒也不介意和車夫閑聊,虛心請教。

“馬車的數量是在增加,但這並不是不缺。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到,這幾天,從長安城到河東道的馬車,最少也有上百輛。最近長安城出去了那麼多的馬車,肯定是有聯系的。”

不管在什麼時代,司機都是話癆。

尤其是在皇城根下的司機,簡直是無所不知,無所不談,上至朝政,下至哪裡的烤鴨最正宗,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。

“這倒也是。這幾天,朝廷一直在大力推行向河東道遷移人口,據說是燕王殿下一手操辦的,燕王府的上官儀也在主持,戶部、工部等部門也都在全力配合。”

黃旗雖然掌管著御膳房,但宮中的許多事情,他還是知曉一二的。

而且,移民們要去河東道種棉花,也不是什麼秘密。

“我明白了。”

程芳像是明白了什麼。

作為一個大夫,他的醫術或許是合格的,但是在某些方面,他還是差了一些。

......

城南的馬車作坊裡,韋思仁、韋小寶兩人看著大廳裡的幾個客人在那裡討價還價,一臉的喜色。

“郎君有所不知,這些日子,二輪馬車的銷售量可是大增,特別是您提出來的那種不用馬拉的兩輪黃包車,一天可以賣出幾十台,平時無人問津的兩輪馬車,每天都有不少人買。”

自從被對面的寶馬馬車行打擊之後,韋寶就吸取了教訓,做出了很大的改變。

首先,他讓人模仿寶馬馬車行,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果。

這些馬車雖然壽命沒有對面的那麼長,但是卻比對面的要便宜得多。

Advertising

當然,他並沒有完全放棄傳統的兩輪馬車,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加減。

加,是為了讓這輛馬車更耐久,而減,則是為了節省成本。

這一年,韋思仁向韋小寶提出了一個建議,那就是把兩輪馬車簡化了,變成了人力車,賣給長安城裡的人。

本來韋思仁也沒指望這黃包車能賣出多高的價格,但沒想到,這黃包車居然賣的這麼好。

特別是這幾天,幾乎都快賣光了!

“聽說燕王府的馬車已經全部供應給了大唐運輸隊,就連寶馬馬車行都快沒車賣了。”

韋思仁笑著望向城南馬車行庫房的方向,心想這是個絕佳的時機。

“不錯,在燕王的推動下,朝廷已經開始全力支持百姓遷移到河東道種植棉花,而且陛下還賞賜了永業田一百萬畝,這些田都在朔州的北面,現在長安城中的權貴們,都在忙著把人手和物資送往朔州。”

韋小寶很清楚,自己的馬車生意為什麼會這麼好。

說實話,這對他來說,絕對是一個驚喜。

在此之前,城南馬車行並沒有太大的發展。

可是現在......

看著外面熙熙攘攘的人群,韋寶腦海中浮現出寶馬馬車行還沒成立時的繁華景像。

“好了,大家都走吧。朔州的土地越多,對於交通的要求也就越高,到時候,光是從長安城到朔州之間,不知道要用多少輛馬車,才能將這條水泥路填滿。”

“我聽說燕王府的馬車作坊正在擴大生產,咱們的作坊可不能落下,趕緊招些工匠過來,把產量再提高一些。”